迄今最小的猫,出现在30万年前的中国
最近,在安徽华龙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的研究员发现了一具非常迷你的猫科动物化石,并命名为柯氏豹猫(Prionailurus kurteni)。柯氏豹猫只有巴掌大,和现存最小的猫科动物——锈斑猫和黑足猫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小。科学家估计这种猫的体重只有1公斤左右,长度在35~50厘米之间,可能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小的猫科动物。
柯氏豹猫的化石
柯氏豹猫属于豹猫属。豹猫属生活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现存的4个物种包括豹猫、渔猫、扁头猫和锈斑猫,其中东南亚岛屿的豹猫有时也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种,也就是爪哇豹猫。遗憾的是,豹猫属的化石遗骸非常罕见,因为它们生活在森林环境中,骨骼的降解速度更快,很难保存下来。
柯氏豹猫现存的亲戚、同样体型较小的锈斑猫
这次发现柯氏豹猫的华龙洞洞穴,是早期人类的居住场所。研究者推测,可能是人类留下的食物残渣吸引了老鼠在这里生活,这只豹猫为了追捕老鼠才进入了洞穴。而正是因为洞穴环境的保护,它的骨骼才顺利地保存了下来,给现代人类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让我们得以追溯猫科动物的起源——之前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显示,豹猫属、猫属和兔狲属有着共同的祖先,而柯氏豹猫的牙齿倾斜角度第一次为这个结论提供了化石证据。
